吃,談到吃,總的來說自忖沒有虧待這付臭皮囊中的五臟廟。當然是不可能一輩子吃好的穿好的,也唯有嘗過苦常常記得,才會有如今淡定滿足。
三歲之前有映像的是坐在床上大口吃香蕉,那可是富家子才有的享受,在我們家鄉浙江舟山鄉村很多人是連香蕉是什麽都沒有見過,更別說是吃了。是父親當時跑大洋船,來往上海-青島-台灣才有此福分。
艱苦期是從1949年國民政府完全撤出大陸,父親服務的船聽說是載著黨政要員去到台灣基隆作了她最後的一個航次,從此兩岸訊息不通。
另一個說法是新中國成立,物資缺乏那段時期真是苦不堪言,母親是上海都市人來到窮鄉僻壤肩負年老婆婆,幼小兒子,一家重任。分到了一塊地,要一個上海人從那塊地里變出食物何其困難?
幸好父親有三位姐姐(我的姑姑)他們家人不時接濟幫助,其實大家生活都差不多啦!我們那兒特產是番薯,所以從三歲到十歲幾乎都是地瓜是主食,地瓜簽里找不到幾粒米粒,白飯好像在過年拜拜時才看得到,有時窮到根本沒有菜配地瓜飯,真的,就是鹽巴抄一抄,筷子沾一沾.現在小孩當歷史故事聽,一點不會有什麼感覺.
過年的時候受過父親恩惠的鄰村友人送來一條魚,阿媽將他紅燒祭祖完將它當招待客人用,小孩不懂事眼睛盯著那條魚,筷子剛剛伸出去,阿媽銅鈴眼一瞪,筷子只好又收回來了,來的客人也都很開竅,沒有人會去動那一盤魚的。如此一來搬上來端下去從初一到十五估計不會有客人來了,阿媽才露出慈祥眼神,“吃吧!”自個也咂巴乾癟沒有牙的嘴啃起魚頭來,我是記不起有沒有品嘗那盤魚,我相信媽媽是不會讓我冒險吃的,她是上海人,大都市來的人,有知識的。寫到這感動到自己會黯然落淚。當今又不一樣了,好多年前回家鄉,被親友招待的老早比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下列圖片為證。在台灣地瓜葉,番薯稀飯當寶,吃飽了撐的,名嘴靠著罵功大賺其錢,環境不錯的也學時髦喜歡批評時政。感覺上推著拖車資源回收的最偉大,倒是默默辛苦工作沒有時間發怨言。
短暫的時段也不是說都是悲的啦!也有苦中作樂的事,看你什麽心態面對。當寒冬北風呼呼作響時,玩伴還會記得用小玻璃瓶裝了水放在屋外牆頭,靜待隔天品嘗最天然的冰棍。
收割后的田野,鄉人在哪砌成釀酒的窯,這時候孩子們最高興了,可以圍著熊熊烈火嬉鬧到精疲力竭睡倒在媽媽懷裡。鄉人釀的叫燒酒,過程是將地瓜煮熟讓它發酵不知多長時間,秋收後的空曠田野架起了釀酒窯,高粱稈子,稻草,山上砍的柴當燃料,紅紅火焰下蒸餾出細細如童子尿純淨無雜質佳釀四處飄香誰不微暈陶醉。
近過年時節做年糕也是件大事,整個村都是姓張自己人,就像一顆番薯繁衍開來的,所以都是輪流在各家相互幫忙,可熱鬧了,年糕有糯米,高粱,粟米三種,都是蒸熟了,整籠倒進石臼里由壯漢們用大的木頭杵子使勁捶打,巧妙的是另外一人空隙間伸手進石臼快速翻動,也沒有看到過被打到手。捶打過的一大坨年糕糰由另一幫人做成長條狀型,手藝更高的會作很多如元寶啦,兔子,雞,龍反正各種吉祥動物照型祭祖用。
孩子們熱乎的幫忙搬動放置點上紅紅的色彩,無非是最大的重點,大人們會扯下一節熱乎乎白年糕糰讓你裹上白糖當場享用,那滋味阿基師他爸爸也做不出這美食。
祖父輩六兄弟唯一見過是最小爺爺那時半盲狀態,就住隔鄰,依禮向他拜年,他會抱著我訴說我們這一房曾經多風光,他的哥哥們擁有三桅大帆漁船,返航時開飯要好幾桌,老人家語焉不詳也不知何變故。只記得他從老窖子里掏出像小孩子頭那麼大的番薯小心地切成片,讓我吃,冰冰涼涼水滋滋的甜到恰到好處,那滋味回憶起來連日本最高級水梨“晚三吉”都無法比。
讓我來說明一下,這可不是普通的番薯是我們那兒特殊的種,它是表皮紫紅色内裏是雪白的,小爺爺珍藏留下的這顆大番薯又來自特殊的產地,是在阿媽往生所葬的墳地邊上挖出來的,特大,超級大,阿媽還真夠意思,是用如此方式庇佑後代子孫健康成長的。
春季里滿山坡的野草莓,五六月楊梅,接著桃李,毛慄子挖空裡邊不能吃的子,酸酸甜甜,甚至秋季里嫩嫩蘆葦沾醬油都當過美食。
1956年民國45年離開家鄉在澳門吃到第一根牛奶冰棒,好奇的是夏天怎麼會有冰?開始吃白米飯,奇怪是天天拜拜還是天天過年?來到香港也是,廣東茶餐廳的美食琳瑯滿目都不知從何下手了?來到台灣就略過不描述了.
開始航海生活以後,許多船員到各地都是急著找中國餐館,在下我可絕不會錯過任何當地美食,尤其是路邊攤.
吃喝兩個字好像很難以分開,在思考“吃”要依歲月流水似記錄亦或是跳躍式東拉西扯時看到很多朋友提到又是豆子又是咖啡的,就臨時插個花也趕流行說說。
那一趟航行從日本接船(十一年船齡十五萬噸中古散裝礦砂船)經過加拿大溫哥華裝煤,美國長提加足了燃油繞南美合恩角到達巴西,航程近一萬五千海裡,費時兩個月。這兩個月真是發揮了我輩那時中華海員苦幹實幹精神,將一艘被封存了一两年的舊船變成了堪使用的新船。
原來日本人在船上留下的寶物還真不少,圖書室日文版百科全書各類文藝書籍滿坑滿谷,有專用麻將間,麻雀牌精緻可愛。(公司禁賭被我收藏)運動器材也應有盡有,高爾夫球杆,空氣槍,還有可以洩憤的沙包沙袋。船尾游泳池陽傘,水床。從這些來看日本船老闆對他們的員工是很看重的,他們的船員生活方式是比我們高卡一些,說著說著好像有些岔題。
巴西是產咖啡大國,街上所見磨好的咖啡五百公克氣密包裝要不了好多錢,前回提過一百美元可以換四百萬巴西錢,一票人可以逍遙一晚上還有剩餘,都買咖啡吧!
船上庫房還留下好幾副煮咖啡工具,那時大家都外行,從巴西船開出來后,大的工程都已完成,放大洋風和日麗按正常作息進行,船長閑閑精心的看了說明書,他也買了各種價位的咖啡豆,咖啡。每天午睡后下午三點半準時上駕駛台,玩這些泡咖啡器具,包括在巴西買的咖啡杯,不像我們常見的,像台灣人喝酒的一口乾小酒杯,但是非常精緻。在中東或者巴西喝咖啡都用這種一口乾咖啡杯,也沒有見加牛奶加糖。
這個時間二副將要下班,大副要接班,三副睡飽后晚一點也上來,有時輪機長也來參一咖,駕駛台咖啡香氣四溢,全船精英聚集於此或交換心得或話家常,氣氛融洽,有要加奶精的,有要加糖的,或者喝純苦的。船長功夫見長,咖啡也越喝越有味道了。在我看,要不有那閒情逸致,選再好的咖啡豆,再有多好的手藝也不就是一杯苦苦的”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