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藝文
情緒紓解方法有很多種.觀看各類藝文表演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藝文表演有很多種,演唱會,音樂會,話劇,傳統戲曲………
由上面這張圖片,就可以知道老人家在這一方面花費,毫不手軟,票價不計,光這一些演出手冊,好幾十本,每一本都一百五到兩百元,這還是節制著呢!
為了裝文藝青年,個人對於藝文愛好非常廣泛,由現代到傳統樣樣不落,先說演唱會年輕人的玩意兒,有好機回有女兒陪著聽演唱會,女兒對著腼腆老人說“爸爸!站起來!”老人心想,“驚啥咪,也不過是數十年前,本人可也是時尚風騷前端。”於是父女倆又唱又跳,又是嘶吼又是尖叫幾近瘋狂狀態,女婿倒是很鎮定的坐在位子上,看這對父女瘋狂演出。激情過後,散場時刻總有
空落落的感覺。
空落落的感覺。
音樂會除了大眾都能耳熟能詳的,例如貝多芬幾大交饗曲………因為常聽,也看過一些介紹交響樂故事書本,所以聆聽的時候特別有感覺,其餘什麼西洋歌劇之類的,那不過是附庸風雅,裝斯文吧了。
不過NSO國家交響樂每回有演出一定捧場,尤其是每年年終音樂會,更是一定得跟上,要不然怎麼能稱得上文藝青年呢?NSO非常夠意思退休老人六十五歲以上有半價優待。至於國外名家來演出,水準當然是很高,票價都是三兩千起跳,便宜票價搶不到的時候,只有靜待贊助單位大發慈善之心,有室外同步轉播的話,總是會帶上露營用導演椅子,室外共襄盛舉也是非常快意的事。
不過NSO國家交響樂每回有演出一定捧場,尤其是每年年終音樂會,更是一定得跟上,要不然怎麼能稱得上文藝青年呢?NSO非常夠意思退休老人六十五歲以上有半價優待。至於國外名家來演出,水準當然是很高,票價都是三兩千起跳,便宜票價搶不到的時候,只有靜待贊助單位大發慈善之心,有室外同步轉播的話,總是會帶上露營用導演椅子,室外共襄盛舉也是非常快意的事。
話劇也常欣賞,從最早的盛行賴聲川夫人丁乃竺暗戀桃花源,那一夜誰來說相聲…….到人間系列都是部部精彩,大陸來的茶館,人間四月天,風雨夜歸人……也都每一齣戲經過千錘百煉齣齣扎實。
可惜如同傳統戲曲,有聽同好傳說,換了執政黨之後,大陸戲劇來台演出補助沒有了,以致戲劇來台演出機會變少了。大陸戲劇來台演出皆是精銳盡出,你就是在北京上海本地,也無法看到那麼多名角,在五六天或七八天,一次看到,我在國家戲劇院,經常會碰到國外華僑戲迷專程來台灣看演出。政策改變間接影響華僑歸國意願和向心力,有關單位不知道有沒有注意?
傳統戲曲京劇,昆曲,蘇州評彈,越劇,豫劇…………在台灣發展起源都是由1949年大陸撤退時,跟著軍隊過來的,在早年都是非常專業的,海光,陸光,陸戰隊還有飛馬豫劇隊河南梆子,現在的名角都是由軍中這些劇團培養的,現在幾近退休。個人印象深刻當兵時被派去公差看戲,是陸光演出的歌仔戲,可以說是非常正宗,也很是入迷。真的不是如廟會演出的野臺戲胡搞瞎搞,甚至後來電視轟動的歌仔戲,也是不如那一回陸光劇團演出的歌仔戲。藝術真不是瞎搞胡搞可以的,要下很大功夫的,一個名角的出現,得吃多少的苦呀!大陸劇團能有精彩表現,國家支持是重點,這些出色演員都是吃國家公糧培養的。
傳統戲曲是和中國文學結合在一起牢不可分的,譬如說昆曲,蘇州評彈他們唱的可是詩和詞呢!多少中國文學家參與其中,所以當你在欣賞中,除了悅耳動聽,同時也在欣賞中國古典文學詩和詞雙重享受。
今天本意是想說說,那一天去欣賞由辜公亮基金會請來的杭州越劇院來台演出,觀後的感想,先扯了前面一大段。越劇,昆曲,蘇州評彈,大致來說都和個人家鄉有親近關係,欣賞起來聽到鄉音感受特親切。
那一日演的戲碼是紅樓夢名劇,三個半小時如同重新讀了一遍紅樓夢。黛玉葬花,黛玉焚詩稿,賈寶玉哭靈,每一場老人家我都宛如自己是黛玉和賈寶玉,哭的稀里嘩啦,淚流滿面。左顧右盼觀眾只有極少極少和我一樣入戲的,都像白癡一樣呆呆的好像事不關己看戲。不入戲幹嘛花錢來看戲?您有多久沒有痛痛快快哭一場了?痛痛快快哭一場絕對是當今苦悶緊張生活,紓解情緒的良方。也許是老人家情感脆弱,在火車上讀小說看到感動處,也近乎落淚。
京劇都講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比較多,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都有老人家偶像名角,幾齣骨子老戲如四郎探母,鎖麟囊,二進宮,空城計………….奧!太多了。雖然自己不會唱,但也可以跟著哼,而且手還能不停地打著板子,鼓掌叫好絕對是第一時間落在恰恰好的點子上,外行話胡亂叫好時會被笑話的,而且會被罵,你奶奶的,懂不懂戲呀!
微閉雙眼聆聽之中,假如角兒有一絲絲差池,那可是逃不過我的雙耳的,倒也是沒有這麼不厚道喝倒彩,眉心還是要皺一下的,以示不滿責備。那真是享受呀!許多同儕都會推說看不懂,沒有興趣,誰天生會看戲懂戲?興趣是要培養的嘛!何況現在演出舞台兩側都有字幕,就像外國電影中文字幕,不認字嘛!
個人接觸京戲記得是三表妹讀輔仁大學時參與學校社團演出,扮演的是二進宮李娘娘,那個時候整個家族都出動了,還有他那個男朋友。那個時候不是很懂,感覺唱得不錯,換做今天她假如在我面前敢唱,我一定喝倒彩。
后來經過船經過新加坡,經常第一要務是收集大陸文革之前京劇名角磁帶,舉凡從余叔言,四大名旦,梅蘭芳博士,裘盛戎,馬連良....除了自己愛聽,另外一個原因是回台灣時,去討好一個心儀對象的老爸,喜歡的東西和好朋友分享,只是另外一個目的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回過頭來說說越劇,又名紹興戲,起源於紹興嵊州地方戲曲,一百來年歷史,算是新劇種,唱的也是地方語言,後來流行到上海以後,大為轟動發揚光大,現在成了除京劇外,成為了中國第二劇種。京劇故事注重忠孝節義,越劇卻是以男女愛情為主,譬如說梁山伯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齣齣扣動男男女女心弦。以致大為轟動傳播。所有角色扮演都是女孩子,小時候我聽大人稱呼紹興戲為小娘班。
民國四十五年來台灣的時候,紹興戲可是江浙船員太太們,最大的追捧愛好的偶像,名角有葛少華,朱鳳卿,吳燕麗,記得這名字,再查網路,原來這一批人當初正在舟山六橫島演出,1949年舟山撤退,她們跟著軍隊到了台灣,屬於國防部,當時服裝道具都不齊全,藝人跟著軍隊總是不能適應,後來獨立出來自己成立劇團,記得分成兩團,在台北,基隆,高雄江浙人士和船員眷屬多的地方演出,從小跟著媽媽在基隆新樂戲院,所以對這些名角名字都一直牢記,後來隨著歲月藝人老去,接班無人,慢慢散去。印象很深刻的有一個演丑角的,名字叫喇叭花,一齣苦戲,紹興高調一開腔,台下男男女女哭的稀里嘩啦,一邊往台上丟錢丟進戒指,唱起麻將經更是全場笑翻了天,我不記得了,只記得她唱“白板,白板,又是一隻白板”
。
。
那段時間大陸流行什麼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改革開放后小百花越劇團很是轟動。1991年個人闊別三十五年後,頭一回回大陸家鄉舟山,那個時候台灣人回去是很受重視的,剛好遇到家鄉都神殿廟宇,有節慶,信如表哥建議“阿弟呀!你難得回來,要不要讓鄉親們感受一下你對家鄉的熱愛?”
“要怎麼表示呀!沒有問題的”“出一點錢,請一個戲班子就在廟前唱兩天戲好了”表哥接洽好,兩天兩場花了五百人民幣而已。鄉親們開心,表哥和自家親戚大大的有了面子。
二十多年的變化,整個局勢翻轉,去大陸都有點不好意思大聲說來自台灣,許多不知外面世界變化的,還一直自以為是呢!
後記:看藝文表演最怕碰到不入流的觀眾,有一回戲台上演員正在賣力表演,看到一位坐在前排的老兄,居然從口袋掏出報紙,看起報來。我真想拿一根棒子往他頭上敲下去。要不然就是打盹還打呼呢!我都會不客氣的用腿踢他。尤其是最近幾年手機盛行,朋友們分分秒秒離不開手機,在電影院或表演場所演出進行中,經常會看到有人拿出手機觀看訊息,這應該是和教養有關係吧?
後記:看藝文表演最怕碰到不入流的觀眾,有一回戲台上演員正在賣力表演,看到一位坐在前排的老兄,居然從口袋掏出報紙,看起報來。我真想拿一根棒子往他頭上敲下去。要不然就是打盹還打呼呢!我都會不客氣的用腿踢他。尤其是最近幾年手機盛行,朋友們分分秒秒離不開手機,在電影院或表演場所演出進行中,經常會看到有人拿出手機觀看訊息,這應該是和教養有關係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