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洋玩意兒(交響樂)常看,頭一遭看國樂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原來也是那麼震撼。可不像廟會隨意敲敲打打啊嗚!啊嗚!二三十把胡琴替代了小提琴,嗩呐,笙,笛,琵琶,古箏......八九十個樂手.所展示出來的音樂,不輸于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甚至有過之。音樂總監指揮陳志昇先生為台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博士自幼學習二胡,導聆陳裕剛先生台大電機系學士兩位醉心國樂該行音樂教學為職業,令人欽佩,可見國樂的魅力。其實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胡琴那些玩意兒也是從番邦傳過來的。
這回特邀大陸二胡響噹噹名家段皚皚演出二⋯⋯胡協奏曲“夢釋”將各種夢釋放出來,另一種含義是用音樂解釋了這些夢境。夢思,夢歡,夢戀,驚夢............也是像交響樂一樣是有故事的,就看你能不能體會。特別有感覺的是哪一首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作曲家王建民依據唐代詩人張繼的著名詩篇所作,謝岱霖小姐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情境做了完整的詮釋。笙演奏家陳佩怡二十六七歲年紀小夥子,打扮新潮,他那只笙不是竹子製作,而是金光閃閃金屬製作。演出“薩滿天神之舞”他以運用三十六簧笙的各種技巧,生動活潑的旋律以及“老三點”的節奏在線了“滿族薩滿祭神祭天典禮”的恢弘場面。八九十個團員沒有辦法一一介紹,每一個舞臺總是有龍套角色。做個稱職的龍套也是美滿人生,就如同台下觀眾,即使是達官貴人,在這裡不管你是坐在那一排,你還是一個觀眾而已。
國家音樂廳和戲劇院對禁止攝影執行相當嚴格,可惜了坐在前排未能將樂手演奏神韻留下倩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