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讓我選擇聽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也就是“田園交響曲”是第一次看過樂曲故事介紹所聽的交響曲,有很多年沒有聽了一直想聽,那時在日本百丹商店有好多古典音樂CD,我就買了好多好多,涵蓋了所有有名的音樂家,一百丹折合台幣才三十來塊。放大洋的時候就音樂陪伴,總比滿腦袋胡思亂想健康。最後選擇是什麽呢!
啊!好啦!熊熊猪肝切五角啦!該開就給他開下去啦!趁著還能享樂的時候。
別到了參加坦克車部隊時,那就不是享樂了。
聽田園機會有的是,名角登臺可只是半年才來一次。果不其然,很值得的夜晚。
很幸運的左右同好都是行家,來自北京但不是周口店的,抓著極短演出前或中間空擋閒聊討教,演出中是誰也不愛理誰的。誰也不願放過漏失每一個天籟妙音。
右手邊看起來六七十歲年紀老先生他八十六了。從前是開飛機的飛行員。健康之道他說:”基因吧!生活規律,要有愛好。中國四大名旦戲我在大陸都看過,尤其是程硯秋還有親戚關係,因此他上戲全家族必定動員。你知道嗎?程硯秋從小有練過氣功,身高一百八十幾公分,扮演美嬌娘能看嗎?但是他唱腔別具一格,在老家叫聽戲而不是看戲。今晚演出的呂洋就是程派傳人,但是還沒有聽過。”
“
說到呂洋我可來勁了,我看過她的鎖麟囊,家裡還有DVD那春秋亭唱段是如此讓人陶醉,禮拜六中午演出你可要把握。”
“那是一定會來看的。程硯秋那時春秋亭不叫春秋亭,而是叫清秋亭”
左手邊一對夫婦看我們聊得起勁,轉過頭來對老先生親切招呼:先生您是北京人?鄉音未改,我兩是從北京來旅遊的。”
哇奧!話題越來越精越精彩,都是當年名角韻事,北京客人也回應這些名角近況,或故世或退隱。並且介紹今晚演出人員師承和豐功偉績,都是得到獎項的名角,比如說電視金獎三年舉辦一次,十三億人里要得獎出頭何其容易。
我回頭望了一望問:“大陸觀眾年輕人多不多?”有小部份,大部份還是上了年紀的。因此中央電視臺有一個專門十一頻道戲劇臺,希望保留發揚固有文化”
又好奇的問:“那樣板戲還有沒有再演?”“很少很少看到了,大家還是喜歡傳統。”“是嘛!那是個什麽玩意兒!”
夫婦兩是退休教授超級粉絲,臺上演員私底下也認識,原來當年一個很有名的武生是她的爺爺。演出中會如數家珍般一一介紹演員背景得獎年月。真是獲益匪淺。
老先生看了呂洋扮的鐵鏡公主演出就不停搖頭晃腦稱讚不已說:“比程硯秋演出好太多了。不論是扮相唱腔,聲名還是需要比較的,”
當楊四郎短促會見老母親佘太君和家人又將離別時,不是眼泛紅光就是聽到低聲啜泣。或許是上了年紀都容易激動或入戲。
三個半小時終會散場和宴席一般。北京客人問:“您兩明兒個還來嗎 ?
”
“來是會來,不見得會坐同樣位置。有緣再見。”內心思忖:“熊熊可以豬肝切五角,每天切還是有一點不捨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